网站公告:

经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十一届十一次常务理事会会议审议通过,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更名为“设备智能运维分会”,自2021年9月22日公告发布之日起生效。特此公告。

“设备管理与维修路线图”第五次在全国会议上宣讲

网站首页    学会动态    “设备管理与维修路线图”第五次在全国会议上宣讲

201881012日在包头隆重召开“2018年第三届全国设备监测诊断与维护学术会议”,大会有多个特邀报告,811日下午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杨申仲总干事作了“设备管理与维修路线图-宣贯解读”报告。

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科技新成果不断地应用在设备上,要求设备的性能更高级、技术更综合、结构更复杂、作业更连续、工作更可靠,设备将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了更强大的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为满足上述要求,设备正在朝着大型化、高速化、精密化、数字化、智能化等五个方向发展,为满足现代设备工程的需要,适应国际上的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发展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动力,“设备管理与维修路线图”提出了如下技术要求与发展方向:(1)不断创新和融合光机电一体化技术;(2)信息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3)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不断开发和应用信息化、程序化现代设备工程管理技术;(4)安全可靠监测检验技术;(5)数字化、智能化故障诊断及预警技术;(6)设备绿色润滑技术;(7)高级设备修复技术;(8)高效、节能环保更新改造技术等。以确保设备高效、安全、可靠、绿色运行及实现设备科学维护、安全智能监控方向。

通过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互联网技术发展对装备制造业带来颠覆性影响,利用感知、采集、监测检验的运行设备的大量数据,实现设备系统的智能分析和决策优化,使智能、网络化、柔性制造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促进我国设备工程精益管理迈向新台阶。

二、“设备管理与维修路线图”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发展环境、技术研发、市场实践之间的关系,设备工程技术发展确定了设备管理、监测检验、故障诊断、设备润滑、维护修理、更新改造技术等六个方面。在设备全寿命周期科学管理中,通过推行设备工程精益管理为企业设备的高效运转、生产过程的正常运行提供可靠保障,其中包括六方面技术和管理内容:

1)现代设备管理:采用与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相适应的、稳健高效的设备管理措施,提高企业的设备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2)监测检验:对设备的信息载体或伴随着设备运行的各种性能指标的变化状态进行安全监测、记录、分析,了解设备运行状态,为做出调整、控制决策提供依据;

3)故障诊断: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查明故障部位和原因, 或预测有关设备异常、劣化或故障趋势,并提出相应对策;

4)设备润滑:是设备维护工作重要环节,目的是保护设备,确保设备正常可靠运行;

5)维护修理:为保持或恢复设备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而采取的技术活动;

6)更新改造: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部件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以提升其技术状态和功能。

总之,“设备管理与维修路线图”从现代设备管理、监测检验、故障诊断、设备润滑、维护修理、更新改造技术等管理技术层面出发,分析其内容、实施时间节点和目标、有效实施途径,为实现设备工程的现代化、市场化、社会化奠定扎实的基础。

报告期间,会场座无虚席,与会者热情高涨,积极提问,与报告人热烈互动,将现场气氛推向一重又一重高潮。对大会报告内容进行了有力补充和扩展,进一步将会议主题推向深化。代表们针对个人研究领域认真听取,并与同行深入交流,与会者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会议期间嘉宾来自全国各大高校、企业的机械、信息、大数据等研究领域,借助这一平台,有力推动学科交叉及校企合作。本次会议得到了行业各界搭建校企沟通合作的良好平台,进一步推动产业化进程。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对传统生产方式带来革命性创新,由规模批量生产向大规模定制生产转变,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变对设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对技术人员全面掌握设备技术状态的要求越来越高;可以预见,设备工程精益管理与技术也将呈现出“安全可靠、高效、节能环保、智能、融合、服务”的新特征。

通过“设备管理与维修路线图”宣贯,加强我国设备健康管理与先进维修领域的学术研究水平,促进设备领域内的高端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高等学校、研究院所和企业密切合作,提升我国设备管理与维修技术发展和应用水平,扩大了设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2018年9月18日 00:00
浏览量:0
收藏